首頁
>
中國婦女網 >
公共欄目 >
女網時評
褪下“明星濾鏡” 活成自己的偶像
標簽:女網時評 | 來源:中國婦女報 | 作者:孔一涵
□孔一涵
近日,北京警方通報演員李某某多次嫖娼被行拘一事引起網友熱議。在違法失德藝人被廣為批判的同時,明星粉絲們在消息發布前后的種種發言也成了輿論的焦點。
從該明星信誓旦旦地“辟謠”,到北京警方發布官方通報,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,該明星言之鑿鑿的謊言被迅速戳穿,其違法行為令人唾棄,蒼白的辯白又顯得荒謬可笑。于公眾來說,這又是一出令人反感的偶像坍塌戲碼,但于錯愕的粉絲來說,這無疑是一場來自偶像的欺騙,一次信任的落空。
在如今不成熟的娛樂產業中,明星粉絲內部往往有一套嚴格的評價標準,只有付出大量金錢與精力才能被粉絲群體“認可”,成為其中一員。而這也意味著,當一名明星曝出丑聞“塌房”時,粉絲們無疑是明星“塌房”的最大受害者之一。因此,針對部分仍陷在情緒漩渦中、難以接受現實的粉絲,不應一味指責嘲笑,而應抱有理解心態,幫助他們回歸理智認清現實,粉碎望向明星們時眼前的厚厚濾鏡,引導更多粉絲理性追星。
作為掌握著巨大網絡話語權的群體,粉絲們因其高度的組織性與對明星近乎狂熱的推崇而“聲名遠揚”。此次“塌房”明星粉絲之所以受到“群嘲”,部分狂熱粉絲的執迷不悟固然讓人痛心疾首,但這也是網民對粉絲“控評”等長時間把持互聯網話語權行為的不滿情緒的集中爆發。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,是人們共同的利益與愿望。
粉絲本應是娛樂行業的受眾,但在“飯圈”文化的裹挾下,他們對偶像的喜愛與支持卻被異化成了可量化的流量與金錢。在明星及相關資本的組織煽動下,粉絲被“飯圈”集體的虛假認可與榮譽感所綁架,在一場場混亂的網絡輿論戰中進一步強化歸屬感,最終失去自我,成為相關資本營造虛假繁榮的利益工具。因此,要終止“飯圈”扭曲邏輯,不僅要批判“飯圈”文化、倡導理性追星,更要切斷流量與資本緊密結合的鏈條,戳破娛樂產業的流量泡沫,讓文化產業和文藝工作者良性發展。
追星追的是明星身上良好品質,投射的是自身的情感與愿望。當偶像的光環破滅,露出不堪的內里,當追星行為不再帶來快樂,甚或成為一種負擔,粉絲們不妨收回投射向遠處的目光,努力活成自己的偶像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