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>
中國婦女網 >
首頁欄目 >
情感
婚姻,要讓彼此變成更好的自己
標簽:情感 | 來源:中國婦女報 | 作者:高琳
親密關系中的沖突不是因為覺得“我們不同”,而是因為覺得“你不對”。這種想要在一次次爭吵中證明“我是對的,你是錯的”的想法,才是導致關系惡化的根本原因。但問題是,在關系中你寧愿自己是對的,還是寧愿是幸福的?所以每當你生氣時要提醒自己:盡量選擇面對,用溝通和信任來支持彼此,一起度過,一起成長。請記住,每天都是余生最年輕的一天,跟對的人好好過。
■ 高琳
8月初我跟老公說:“咱們七夕做個直播吧,講講相親相愛25年的秘籍。我打算講講‘接納’這個主題,我不喜歡你文身、留胡子,但我還是接納了。你也可以講講你是怎么接納我的強勢、沒耐心、壞脾氣……”他抬起頭說:“不然呢?”聽起來很像趙本山那句“湊合過唄,還能咋地”。仔細一想,“不然呢”這3個字好像啥也沒說,又好像啥都說了。
愛情中兩個人在一起就是全世界,婚姻是兩個人要共同面對這個世界
“8700公里的距離,25年的愛情長跑,我們的愛情何以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距離?”對于年輕人來說,以“浪漫”做主題可能更好。但對于中年已婚人士來講,更關心的可能是——怎么從一地雞毛的婚姻生活中優雅地爬出來。
其實,25歲結婚時,我像大多數人一樣傻傻地覺得結婚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兒。但25年后,我領悟到愛情和婚姻的不同:愛情中,兩個人在一起就是全世界;而婚姻,是兩個人決定從此要共同面對這個世界。這個世界有時很美好,有時也很冷酷甚至很殘酷,但無論怎樣,從結婚那一刻開始,兩個人就變成“一伙兒”了,要共同面對養育孩子和家務、疾病和痛苦,要風險共擔。一個人面對,終究不如兩個人的力量。
但問題是,本來要兩個人擰成一股繩一起共同面對問題的,結果走著走著,伴侶反而變成了“問題”本身。這樣一來,就會覺得這個婚姻不劃算,還不如單身更自在。所以,大多數婚姻走不下去了,并不是因為哪天大吵一架就掰了,而是兩個人慢慢走散了。
心理學家羅伯特·斯滕伯格提出過一個著名愛情三元素模型,他把親密關系分成三種不同的心理學成分:激情、承諾、親密。其中激情最不靠譜,再多的激情在瑣碎生活中也會被磨沒。有研究統計,激情的高峰時期平均是半年。所以,對這方面我已沒什么可貢獻的了,但對于如何不把伴侶變成“問題”,我還是有點兒心得的。畢竟我們在一起已走過了1/4世紀,彼此都變成了更好的自己。
別期望伴侶為愛而改變,婚姻沖突中永久性沖突占比達69%
去年,我兒子買了一條蛇做寵物,蛇雖是冷血動物但卻怕冷,所以還為它裝了一個暖燈。西雅圖的冬天很陰冷,我抱怨老公暖氣開得太低了,快凍死我了。他說:“你多穿點兒就好了?!蔽抑浪菫榱耸‰?,我忍,在家里穿了兩層棉褲。一天早上,兒子帶著哭腔說:“我的蛇死了!可我一直在好好照顧它啊?!蔽覀z尋思了很久,意識到蛇可能是被凍死的。
痛定思痛,老公決定把暖氣調高一點,這時候他才發現他把華氏和攝氏的溫度換算錯了,難怪家里那么冷。其實我也算是一個很節儉的人了,但我老公的節儉在我看來不但完全沒必要,甚至到了奇葩的程度。我們是那么的不同,無論是生活習慣、成長背景,還是對孩子教育的理念,要說沒有沖突,那是假的。
著名心理學家約翰·戈特曼在《幸福的婚姻:男人與女人的長期相處之道》中講到,婚姻中的沖突大致可分為兩類:一類沖突是可以解決的,另一類沖突是永遠存在的。不幸的是,永久性沖突占比高達69%。比如:妻子愛干凈,丈夫懶得收拾;妻子愛表達,丈夫卻沉默是金;妻子愛旅游,丈夫卻愛打游戲;妻子是文藝青年,丈夫卻是鋼鐵直男;妻子愛上進,丈夫卻隨遇而安……
這些差異是性別問題還是文化家庭背景問題?其實很多問題在結婚前就存在了。就像我老公的摳門,結婚前我就意識到了,我婚禮的頭紗是他用8塊錢白紗加3塊錢塑料珠子自己粘的,只不過那時候我天真地以為他會為我改變。沒想到,一個人的確會改變,但只有在他想要改變的時候,以他想要的方式改變。想讓對方因為愛你就改變,不是不了解愛情,而是不了解關系。
你寧愿自己是“對的”,還是寧愿是“幸福的”
關系就是關系,親密關系中的沖突和親子、同事、老板之間的沖突,本質是一樣的——不是因為覺得“我們不同”,而是因為覺得“你不對”。這種想要在一次次爭吵中證明“我是對的,你是錯的”的想法,才是導致關系惡化的根本原因。但為什么明明知道嘮叨、埋怨、指責沒用,我們還是忍不住呢?
克里斯多?!っ显凇队H密關系》里分析:“如果無力掌控大局,又不想感覺能力不足或沒安全感,最快的解決方法就是證明自己是對的?!钡珕栴}是,在關系中你寧愿自己是對的,還是寧愿是幸福的?就好像以前我很不喜歡我老公文身,在我看來這是“不良少年”才干的事兒,但后來我發現身邊很多“正常人”也有文身,這就是他們選擇的一種自我表達方式。
所以,每當你生氣時一定要提醒自己:我并不一定都是對的,真相有許多個;留出空間,讓對方說話,允許不同的闡釋;你可以不認同,但要盡可能接受不同。
《親密關系》里說:“責怪他人、批評他人行為、指責他人不愿改變,其實是一種輕而易舉的手段,能夠簡單地利用道德批判,將自己提升到一個高于他人的位置,也使我們擺脫了自身的不安?!钡@種擺脫僅僅是暫時的,所以每當你生氣時要提醒自己:我生氣的原因不是我自己想的那樣,還有真正的原因,而真正的原因往往就隱藏在真實的情緒背后。
你可以試著用《親密關系》中這8個問題來幫自己分析一下情緒背后的故事:1.我想要什么?2.有沒有什么誤會要先澄清的?3.我所表達的情緒有哪些是絕對真實的?4.我或我伴侶的情緒是不是似曾相識?5.情緒是怎么來的?6.怎么回應這種情緒?7.情緒背后有哪些感覺?8.我能不能用愛來回應這種感覺?
所以,我和我老公并不是沒有差異和沖突,只不過我們盡量選擇面對、選擇溝通。對自己的痛苦負責,不怪罪對方,表達自己的痛,讓它浮上臺面。因為痛苦一旦浮上臺面,兩人就可以選擇面對它,用溝通和信任來支持彼此,一起度過,一起成長。這就是25年后我對婚姻中“承諾”的理解,不是我一定要承諾這段關系,而是我承諾要在這段關系中不斷成長。
請記住,每天都是余生最年輕的一天,跟對的人好好過。
- 分享:
- 編輯:李凌霄 ????2022-08-23
評論